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点击:
6月20日下午,芜湖市“人工智能+教育”因材施教项目化学学科实施研讨会在芜湖市第一中学顺利开展。全市直属高中学校化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活动旨在搭建一个思想碰撞、经验交流、引领示范与成果展示的平台,以加快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全市化学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进一步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
活动由芜湖一中杨勇老师主持,分为基于主题的经验分享和基于问题的专家指导两个部分。
芜湖一中王艳老师首先以《智慧教育助力高中化学教学探索》为题,从智慧教育助力因材施教和智慧教育助力化学课堂教学两个方面介绍了芜湖一中化学教研组的做法:如利用畅言智慧课堂的作业功能,从作业设计、布置、采集、批改、学情分析的闭环,生成班级及学生学情,根据共性薄弱点精准教学,调整教学策略,助力师生减负,提高教学效率。芜湖一中教师们积极学习应用智慧教育手段,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了畅言智慧课堂在备课、教学、评价各环节的助力作用,智慧课堂的使用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本质还是通过互动性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芜湖一中化学教研组将继续紧密协作,利用好各种智慧教育手段,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芜湖二中王涛老师以《数字赋能,融合创新》为题,介绍了学校利用智慧课堂、智学网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进行教学辅助的做法,提出了“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合作学习—个性化辅导”的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率。同时也提出了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芜湖三中丁玲云老师围绕《智能教育与教师角色的转变》,以“教师在智能教育背景下的地位能否被替代?”和“教师如何定位和转变?”两个问题引起与会教师们的思考,她认为,在情感交流、教师经验、创新思维培养、道德教育及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是很难被替代的;而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资源、备课方式、教学方式、数据化分析等方面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
安师大附外袁涛峰老师以《浅谈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与会老师们分享了利用数字化实验进行学科教学时一些思考,数字化实验具有提高实验的精度、可靠性,提高效率,可重复性等优势,但同时成本较高,在数据储存、传输、处理上对研究者的技能要求较高。袁老师通过一些案例介绍了数字化实验的引入,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便捷,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袁老师以《原电池》的教学为例,利用数字化实验将单液原电池、盐桥双液电池等装置中的电流大小及稳定性通过数据进行可视化,进而带领学生探索电池装置的改进和优化,帮助学生建立对原电池工作过程动态的系统分析,完成原电池思维模型的建构。
北师大芜湖附校施兰老师以《浅谈“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对个性化学习的辅助作用》为题介绍学校经验。北师大芜湖附校提出“25+20”课堂教学策略让老师们眼前一亮,施老师详细介绍了“25+20”模式的具体实施和该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因材施教针对性等产生的积极影响。此外还介绍了畅言智慧课堂互动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辅助作用。在个性化学习上,利用个性化学习手册,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同时也希望个性化学习手册可以更加智能、优化、精准。
来自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AI应用教研院的范明亮老师首先对老师们在会议前提出在使用智慧课堂、学业评价、个性化学习手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解答。同时也带来了两个精品课例,分析介绍在课堂中使用“学生讲”“全班作答”等功能更好的提升大单元教学设计下的项目式学习效果;以及如何利用智学网进行试卷讲评,实现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精准把握班级学生共性薄弱知识点,分析考点并总结对应题型的通解,同时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高效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也衷心表示会持续性地做好服务与支撑工作,协助老师们更加便捷地探索智慧教育。
最后,教科所严增进老师进行了总结。他首先感谢发言老师们的充分、认真准备和科大讯飞专家们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让人工智能更好的辅助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