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文 >

《金翼之家在台湾》开幕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电影节洛杉矶展映专场

时间:2020-03-22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点击:

  2020年3月5日,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电影节洛杉矶展映专场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人文学院拉开了帷幕。由知名的华人纪录片制作人郑隽尧(Joe Juanyao Zheng)制片,南加州大学人类学系前系主任Gary Seaman教授导演的民族志纪录片《金翼之家在台湾》(The Golden Wing on Taiwan) 是本届电影节展映的开幕影片。

  (图一:2020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电影节洛杉矶展映专场标志)

  《金翼之家在台湾》(The Golden Wing on Taiwan)取材于中国人类学泰斗级大师林耀华先生的早期经典人类学和社会学著作《金翼》。林耀华先生1940年代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他在30年代中期在家乡福建古田湖口镇黄村的田野调查与记录写作而成,其英文版于1947年由英国伦敦Routledge出版社发行。这部带着浓厚的中国乡土气息,展现20世纪初中国南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甫一面世,就获得了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和推崇,成为关于中国社会研究的重要文献。

  2015年10月,制片人郑隽尧先生与导演Gary Seaman教授应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和福建古田林耀华研究会的邀请,参加了林耀华学术座谈会暨故居修缮的落成典礼。在这一次的行程中,福建古田乡村的风貌使Gary Seaman教授联想起林耀华先生的著作与1970年代他在台湾埔里镇珍珠山长达三年的田野调查生活,以及他用超8毫米摄影机拍摄的350多个小时的胶片素材有许多不谋而合的互文关系。一个大胆的实验性想法出现在Seaman教授与郑隽尧先生的脑海中。回到洛杉矶后,两人即着手开始制作这部影片。经过三年多的制作与剪辑,2019年12月,终于完成了《金翼之家在台湾》这部人类学纪录片的中英文版本。本次南加州大学的展映也是该片在北美电影节的首映。

  (图二:《金翼之家在台湾》剧照)

  在首映式上制片人郑隽尧先生介绍说,《金翼之家在台湾》的创造性在于它撷取了林耀华先生著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章节,将林先生精炼而生动的文本与Seaman教授精心保存的台湾埔里珍珠山的珍贵影像记录搭配组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视觉化展现南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美丽画卷。由于林先生在写作出版该书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并没有影像手段与之相辅助,所有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细节只能通过白描的文学手段存留在书本中。1970年代风靡美国的超8毫米经济型摄影机使那一代的人类学家们得以有办法以大量的活动影像纪录田野调查实践。郑隽尧认为,影片所展示的最精彩的部分在于,虽然福建古田农村与台湾埔里珍珠山相隔着一个台湾海峡,林先生与Seaman教授的田野调查相隔了约40年的时间,在《金翼之家在台湾》这部实验性纪录片中,我们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互文与印证关系,也展现了闽南语文化圈内在的互通性与其历史传承轨迹。更为可贵的是,在80年代以来两岸工业与经济现代化的浪潮已经不断地将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推向角落的时候,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家园已经越来越集中于工业化的大城市中时,这部独具特色的文献式人类学纪录片在文字与视觉上完整地保留了南中国文化曾经的样貌,辉映着中华农耕文明的最后的夕阳。

  (图三::《金翼之家在台湾》的制片人郑隽尧(Joe J. Zheng)在展映现场分享)

  3月5日在南加大的首映会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参与,映后观众和到场的该片制片人郑隽尧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介绍说,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是将近300个小时,拍摄于1970年代的超8毫米胶片进行修整、恢复和数字化。这批胶片影像留存了台湾1970和80年代珍贵的乡村生活图景,曾在03年前后有过一批数字化的尝试,但当时的技术手段有限,画面质量不佳。2017年至2018年期间,影片制作团队完成了近200个小时胶片的高清数字化过程,整理完成了近12T的庞大素材库。影片中绝大部分的影像资料都是出自于这个素材库。郑隽尧先生补充说,目前完成的这部影片只是整个《金翼》项目的第一部分,后面还将陆续完成和推出该书其他篇章的纪录片,与目前的两个章节合成一部完整地记录20世纪南中国/台湾乡村文化的社会学与人类学影像著作,他很期待与Gary Seaman教授以及整个《金翼》团队继续合作,创作更多这样有价值的纪录片。

  据悉,该片已经受邀参加北美的多个纪录片电影节,如在波士顿举行的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AS)年度大会的电影展映单元。届时,美国东岸的众多学者与电影制作人将会再次共聚一堂欣赏探讨这部影片背后深厚的社会与人文价值。


热门文章 更多>>